[致富经]吴建华:神秘的宋锦带来的亿万财富
[致富经]一块神秘布料走红的前后(20150108)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吴建华:比如说我扯一块蚕丝出来。那我放到84消毒液里面。那我这个(化纤)也把它放进去。这个是化纤的。把这个放在里面,等一会儿我
[致富经]一块神秘布料走红的前后(20150108)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吴建华:比如说我扯一块蚕丝出来。那我放到84消毒液里面。那我这个(化纤)也把它放进去。这个是化纤的。把这个放在里面,等一会儿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是真丝的。
记者:有变化吗?
吴建华:你看,你看。这个就是,你感觉这个东西在融化。
记者:它比之前放进去的时候少了。
吴建华:对,它肯定是的。你看,等会你再看看。这里面肯定就融化掉了。就剩这么一点点了。剩了一点筋筋了,你看都没了。像这个东西(化纤)根本就没变化。这个在那么长时间,你看,我捞不出东西来了。
能被84消毒液溶解的就是真正的蚕丝。当年吴建华就是靠着这个方法,向客户说明自己的产品质量。
可吴建华刚刚创业,他凭什么和老牌国营厂竞争呢?吴建华想起了一件事。他以前在国营厂,给服装厂送货的时候,就总是听到服装厂的质检员抱怨。
吴建华:他们有时候会说,这东西这么烂,然后这个老板一定要跟他们做,我们也没办法,在里面挑,挑也挑不出来,看都得看,一包包看,那个时候他们会怨的。
布是一根一根丝织出来的。织布的时候,只要有一根细细的丝出现问题,都会对布的质量产生影响。
服装厂为了挑出符合要求的丝绸面料,一个月最起码就有三四十个小时耗费在挑选面料上。吴建华想了个办法,不但能节省服装厂检验货的时间,也让服装厂更喜欢买自己的丝绸。吴建华的办法就是给丝绸分等级。
吴建华:在送到服装厂之前,我们先帮他把等级分好了。分好以后,你检验,你看,基本上挑出来的比例很高,甚至百分之一百。对吧,人家一说,那个厂挑百分之五十[养殖网:www.nczfJ.com/],我们这个厂挑百分之一百,那么人家以后肯定愿意跟我打交道,这个肯定是对我的品牌影响有帮助的。
吴建华先把生产的丝绸面料检验一遍,然后再分等级。在检验的时候,工人们一个线头都不能放过。如果线头太细,看不清楚,就算拿着放大镜看,也要把线头给挑出来。
吴建华靠服务赢得市场,五年,他手上已经有了两百多万的积蓄。吴建华早就还上了当初盖房子的钱。
2001年,做生意的高手,突然停下所有的生意不做了,吴建华要倾其所有建一个厂子,只生产一种丝绸面料。而且这种丝绸面料,是大企业嫌麻烦不愿意做,小作坊肯定做不好的。
吴建华:像这种布是现在最容易体现毛病的,一个是你织造的毛病,一个你的原材料的毛病,反正只要有毛病,在这个绸上是最容易暴露出来的。所以你看,你在白胚上有的也看得出来,有的时候白胚上看不出来,染色出来就出来了,所以这个布做还是非常难做的。一般的国营大厂,他有时候他也不大愿意做这样的产品。这个产品容易暴露毛病,那么附加值又不高,但是小厂肯定做不好的。
这就是吴建华要做的丝绸面料——素绉缎。他在做贸易的时候发现,服装厂做衣服时,尤其喜欢选择这种面料,需求量大。
为了能做好素绉缎,吴建华在买丝的时候,想了一个笨办法。他的兜里永远都有一把铜钱。这些铜钱对他来说有着妙用。
当时吴建华就像这样,用丝穿铜钱,来检验丝的质量。看一根丝到底能承受几个铜钱的重量。
吴建华:13个。14个。
记者:14个也没事。再来一个。这是第十五个。
吴建华:你看这个丝,它强力很好。
在穿到第15个铜钱的时候,丝断了。
这根丝能承受14个铜钱的重量。大约是60.5克。吴建华告诉记者,如果一根丝连13个铜钱都承受不了,他就不要了。因为只要丝韧性不好,就会影响到素绉缎的品质。
吴建华抓准了市场空缺,靠着质量,把素绉缎做出了名气,2001年,一米就能卖到30多元钱。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元。
吴建华原同事:赵小瓴:当时几乎是拿着钱拿不到货,然后要排队,要根据厂里的计划再配货,安排生产,确实是这个单一品种做的相当成功。
吴建华在吴江已经小有名气了。他想加工利润空间更高的丝绸产品。然而凭借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根本就达不到生产的标准。正是吴建华的野心,让他卷入到了一场风暴之中。也让他无意中掌握了一项神秘的老手艺。
由于回报周期短,利润可观,从2001年开始,当地很多企业都在大规模地上化纤项目,做仿真丝产品。丝绸行业的利润被挤掉了一大截。就连国营丝绸厂也举步维艰。
2008年苏州的丝绸老大东吴厂,也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停产。吴建华却拿出了全部家底,500多万,通过拍卖,拍下了东吴丝绸厂。
陈志明原吴江市经委主任:说的不好听,这个摊子也是个烂摊子,应该讲这种企业,如果你搞过来搞得不好,你是背了一身债。
在吴建华眼里,倒闭了的东吴厂却是一块大肥肉。
吴建华:当时认为是一块肥肉,因为很多人肯定看不到。认为现在丝绸行业,正当0809年那个时候,金融危机,然后很多人都认为经济不景气,现在这个产业肯定在走下坡路,很多人肯定就把它看成一个夕阳产业了。
把东吴厂拍下后,东吴厂的技术骨干、设备、客户和库存都成了吴建华的囊中之物。借助东吴厂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吴建华的丝绸厂生产出了更高端的丝绸产品。丝绸厂的规模也扩大了1倍。
让吴建华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东吴厂的这个团队里,竟然隐藏着一批高手,为日后他的产品登上世界舞台,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这一切的开始,竟然是源自于一场尴尬。
2009年10月,吴建华到法国去参加一个面料展会。在展会上,他看到一款面料十分眼熟。于是便上前和对方打听:
吴建华:当时我就问他,我说你这个面料是不是(从韩国进口的),然后那个老外很奇怪地朝我看,我就心里有谱了。完全我连摸都没摸,我就看了一看,我连摸都没摸。他说你怎么会知道的,然后我也不吭声,我问他,我说你这个东西卖多少钱现在。然后他跟我讲的50个欧元。
50欧元!这个价格让吴建华瞠目结舌。这款面料正是他生产并且出口到韩国的。他出口到韩国,一米的价钱才50元人民币!自己费工费时,一米也就赚1、2元钱。人家一转手,光卖价就是他的10倍!
吴建华:心里面感觉很不舒服的感觉,真的感觉到,真的,我们真的太难受了。这个东西做了那么多辛苦的工作,最后卖出去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是拿了他们十分之一的价格,他们在卖这么高的价格。然后他后来就跟我聊了,他说这样的,他说我们有品牌,我们有Brand。
英文叫Brand,中文叫品牌。这两个字让吴建华顿时清醒了。自己做丝绸加工厂这么多年,都是帮别人做嫁衣,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终端产品,更多的利润只能让别人赚走。
吴江的面料企业生产的大都是这种未经染色,未经印花的胚布,利润空间不大。当时面临这个问题的不仅是吴建华一家。
丝绸协会:随着整个这个产业的提升,按理应该是逐步向最终产品过渡,但是吴江丝绸大量的时间停留在丝绸制造,就是生产面料。
同行:低水平的重复发展,就是说这个产品明明很多了,那么只能打价格战,就是打到你现在没有利润,甚至亏损。
吴建华想创立自己的品牌,还想做出自己的特色产品。2011年,就在吴建华无从下手的时候,他在苏州日报的一个角落上,发现了一种世上已经极其少有的,必须要从反面织,才能织出来的布——宋锦。
这就是宋锦,形成于宋代,产自苏州,与南京云锦和四川蜀锦并称“三大名锦”。应用于服饰和书画装裱。但是在现代的应用价值越来越低。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老师在2011年12月的《苏州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呼吁保护宋锦。这让吴建华却眼前一亮,兴奋异常。
吴建华:我就感觉到特别地兴奋,我就感觉,正好我们在,要想找一个切入点的时候,突然之间这个东西就在我眼前。
这就是手工织宋锦的场景。普通的手工织布机只有一层,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操作。而宋锦的织布机却有两层,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做在织布机上面的人负责选择织布的花纹,坐在下面的人负责用带有颜色的丝线,穿梭子。而且在织的过程中,只能看到宋锦的背面。想要看到织出来的花色,只能透过放在布下面的镜子来查看。
当时,像这种织宋锦的场景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得到。会织宋锦的人越来越少。
师傅:实际上我们这几十年来,就是大家不知不觉把我们好的东西给丢掉了,特别是手工艺这一块。现在从事我们这一块的人确实很少,特别是从80后就可能断层了,80后、90后基本上没有了。
被人们认为过气的宋锦,让吴建华眼前一亮。当吴建华看到宋锦的特性时,更加坚信,宋锦是个值得开发的宝贝。
吴建华:这一块是普通的丝绸面料。然后这一块,也是一块普通的宋锦。宋锦的特点,它的耐磨性,它的平整程度,都特别好。而且宋锦还有它的花型,你看它的立体感特别强,在灯光照射下,它会有不同颜色的变化的。但实际上,你摸上去是平的。剪刀刮是没事的,这没破是吧。但是这个上面一刮的话,马上就不行了。你看,马上就不行了。
吴建华认为宋锦的这些特性是一般丝绸没法比的。他想扩展宋锦的应用领域。把被人们认为是老古董的宋锦,应用到现代服装和时尚的箱包上。吴建华觉得这些时尚的物品本身就是有市场的。
有了这个想法,吴建华立马开车赶到苏州,去拜访钱小萍。钱小萍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她很赞成吴建华的想法。
钱小萍:应用面广了。不然宋锦只应用到高档服装,书画装裱。应用到箱包上,它应用的范围就广了。
钱小平还告诉吴建华,曾经有两个团队制作过宋锦,其中一个就在吴建华买下的东吴厂里,他们在六七十年代做过宋锦。这简直就是给了吴建华一个意外惊喜。
吴建华: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很兴奋,我就感觉,正好做宋锦的一帮核心团队还在我身边,我还根本不知道。后来我们就想,我们是不是能够恢复宋锦的生产。
然而手工织宋锦,速度很慢。两个手工艺人满打满算地织上一天,也只能织出7、8厘米。要批量生产根本就不可能。吴建华立马下令,让自己的团队把现有的机器改造成能够大批量生产宋锦的机器。他一分钟都不想耽搁。
吴建华:因为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到,真的找到一个好的一个点的时候,你一定要让它快速地把它推向市场,因为你越快越好,不然的话,以后等到大家都发现这个价值的时候,大家都是做这个产品,那么可能这个先机被人家占了。
吴建华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厂长郭崇尧的反对。
郭崇尧厂长:不成功的话,回过头来,就是要全部要扔掉。这一块浪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一两千万最起码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不成功那就是不能上。
郭崇尧把话给吴建华放在这里:如果改造不好,最起码就是1000万的损失。改还是不改?
吴建华:当时的时候,我就跟他讲,我说你们不管,这个事情我全权负责,我说你们就抓紧改,给我改,最快的速度改出来。
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3月,仅仅4个月的时间,吴建华不但把设备改造了出来,还设计出了带有宋锦元素的服装。这批衣服生产出来,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吴建华:我觉得也是对我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的一种传承吧,特别好的传承,因为你如果只是摆在博物馆里面的话,那么我们只能看,不能用。但是现在的话我们手里面就有宋锦,我们穿的就是宋锦。
吴建华还与国内外设计师合作,陆续开发出了箱包、衣服、家纺等上百种宋锦产品,通过专卖店和经销商销售出去。2014年,通过销售面料和宋锦制品,吴建华销售额突破亿元。利润率提高了10倍,达到了百分之三十。
就在2014年,由吴建华提供面料,设计出的新中装,中标成为APEC的定制服装。就在2014年11月10日,吴建华让他的宋锦成功登上了世界舞台。引得媒体争相报道。
现在吴建华每天都穿着用宋锦面料做的新中装。这也就是为什么,吴建华一出门,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总摸他身上那件衣服的原因。
吴建华把只能陈列在博物馆的宋锦给复活了,走出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吴建华:文化跟时尚肯定是要融合的,这个肯定是对的。我认为更多的,现在,我们如果,比如说要发展的话,我们肯定第一个时尚和文化的融合,应该倒过来。这是我们传统技艺的东西,传统文化的东西,然后你跟时尚结合以后,消费者拿了你的东西以后,他会更加的喜欢,就是这样的,他认为会物超所值。
现在,吴建华打造的宋锦文化园正式开园。不但能让宋锦商业化运作,更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吴建华的目标就是通过宋锦,打造出中国的高端品牌。
谢明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吴建华,为什么我说他非常的智慧呢,就是说,他拓展了我们这个宋锦面料的利用的领域,而且他的制作工艺也非常的精良。不断地更新这个品种,让你看了每一款都喜欢,让你每一款都想拥有。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致富经]吴建华:神秘的宋锦带来的亿万财富
网址://m.mfservicos.com/yzzz/201014573.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