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陈华兴:穿过小针眼面条线面赚大钱
[致富经]穿过小针眼 方能赚大钱(20140919)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在以前,线面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人们做了换点零花钱。谁也不会想到靠线面发财。是陈华兴在2010年时用了一个办法,实现了手工线面的规模
[致富经]穿过小针眼 方能赚大钱(20140919)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在以前,线面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人们做了换点零花钱。谁也不会想到靠线面发财。是陈华兴在2010年时用了一个办法,实现了手工线面的规模化生产。三年时间,销售额突破了3000多万元,让原来只是手工作坊的线面发展成了一项产业。
而这一切,还要从有一年的大年三十,陈华兴只能吃得起的一碗面说起。
2004年是陈华兴命运转折的一年。他初中毕业后,做过面粉加工,也贩卖过水果,因为生意做得好,在当地小有名气。2004年,他看好当年桔子行情,拿出全部积蓄200万,承包了一片桔子园。可他没想到判断失误,当年橘子数量供大于求,价格降到几毛钱一斤都没人要,陈华兴几乎亏了个精光。
2004年,陈华兴正好40岁。很多人都说他这次肯定翻不了身了。
为了糊口饭吃,陈华兴就一个人跑到河边去挖笋换点零用钱。挖笋本不用多大力,但那时候他却用力地挥着锄头,使尽全身的力气发泄。
陈华兴:挖下去的时候,特别要用力气一样,重一点,喊一下,人就感觉到很轻松那样子。不是被人家说不行就不行,我肯定要争一口气,我一定要,自己要坚强下来。
转眼就是大年三十,别人家都吃着大鱼大肉。然而陈华兴的家里却无肉下锅。妻子就用清水,给他煮了一碗清汤线面。
妻子:不管日子再怎么穷,这一碗线面都是少不了的。那时候生活比较困难,像好的,想吃什么,都只能想想而已。
可就是最落魄的时候,妻子端上来的这碗面,让陈华兴眼前一亮,找到了重新翻身的机会。
陈华兴:就是每家每户,过年都需要线面。浙江跟福建,这个沿海地区这一带,都有这个习俗,我一直考虑,线面这个行业一直做下去,肯定会赚钱。
福建东部和浙江地区有吃线面的习惯,大年初一吃上一碗线面,更是他们的传统。当时只有陈华兴所在的苏堤村还保留着制作线面的手艺。陈华兴心想,自己会做线面,又不需要太多本钱。干嘛不试一试呢?
从2005年开始,陈华兴做起了线面生意。他每天凌晨就起床和面,迎着第一轮太阳晒上第一挂面。那个时候,他做什么都比别人卖力气。很多人嫌路途远,不愿意去送货的地方,他都抢着去。他当时心里只抱着一个念头:只要“肯去做”总有一天能翻身。
每次送完货,为了不空着车回家,陈华兴还要去一个地方——废品站。
他发现在穆阳当地有鞭炮厂,需要废报纸做鞭炮皮。从外省运回来一斤能赚2毛钱。就是这2毛钱,陈华兴都不放过。
陈华兴:只要我肯去做都会赚钱回来,废纸店里面,逛一下,看一下有废纸,我都把它拉回来,不管这个小钱,大钱我都要把它多赚一点回来。
靠着辛苦,陈华兴慢慢地积攒起本钱,有了自己的加工作坊,还给线面做了包装。卖到了闽东和浙江等地区。到2010年,5年时间,陈华兴靠着线面积攒了五六十万。
然而这时候,却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让陈华兴火冒三丈;可这也是这件事情,让他因祸得福,成了当地线面销售的龙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从2010年开始,当地做线面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村里每家每户都开着线面作坊,竞争激烈,打起了价格战。7月份的时候,陈华兴和浙江的一位老客户初步签订了20万的订单,却因为拼不过价格,被这个叫黄志大的人生生地给抢跑了。
黄志大:大家挤一个市场,要倒霉,大家倒霉,不可能我不卖,让你卖,然后我这个面坏了,作为倒霉蛋。
为了抢线面的销路,人们使劲降低价格。甚至有人在一包面的分量上偷工减料。
黄兴龙:比如说一斤四块,我减掉半两,两毛钱,你把我价格移了两毛钱,也是一样的,消费者就不知道,就是一包面条。
陈华兴:从3元2角降低到3元1角,后来又降下来就降到2元4角,最多一斤要亏3-4角钱。
为了留住客户,陈华兴的线面价格也是一降再降,到了2010年底一结算,他几乎没有赚到钱。
陈华兴想,再这么恶性竞争下去,线面这个产业就倒了。与其各个经销商单打独斗,不如合起来抱团发展,不但能稳定线面的价格,而且还能借助彼此的销售渠道,握起拳头打出更大的市场。他决定牵头成立线面合作社。
陈华兴去游说村子里的线面加工商。大家对抱团发展都赞成。却对一个问题有很大分歧,让合作社迟迟办不起来。就是这线面的标准该听谁的。当时,线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具体该听谁的,大伙都不服气。
陈浩强:特别是做得大的几个,更容易互相不服气。主要是自己也有这个本事,大家都觉得自己比较牛。
僵持不下的时候,陈华兴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吴友忠,是当地有名的线面师傅。
每天凌晨两点半,吴友忠已经把面和好,开始开条。为了加快速度,吴友忠找来妻子帮忙。对于力道的控制,全凭吴友忠手上的感觉。经过一个小时发酵,制面最紧张的环节马上开始。吴赞忠能很好的控制上条的速度,拉出的线面,细长,均匀。
陈华兴:他因为在我们村里面做线面的,第一能手,要把他拉进来。
郑中:在这村庄他不认第一的话,也没人敢认第一,就这样子。
吴友忠的手艺好,在村里他的线面收购价格是最高的。所以很多人都想跟他学手艺,这让陈华兴想到了一个办法。
陈华兴找到吴友忠,邀请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并承诺高价收购他的线面。而对于之前的价格战,吴友忠也深受其害。所以面对陈华兴给他的条件,很感兴趣。
吴友忠:参加这里面,有一个靠山,销路什么的都比我们个人好。
把吴友忠拉进了合作社,陈华兴又在当地举办了一场拉线面比赛。他承诺,凡是比赛获胜的前三名,都会高价回收他们的线面。这个奖励,吸引了村里很多线面加工商参加。
比赛当天,吴有忠当仁不让地夺得冠军。
在比赛现场,陈华兴宣布吴友忠已经加入合作社,今后合作社的线面就按照吴友忠的标准执行,他会亲自指导社员制作线面。在活动上,他还向大家说明了打价格战的利害,希望大家能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
没想到,陈华兴这番话,第一个打动的竟然是抢他订单的黄志大。
黄志大:其实我们打价格战,就是打我们自己兜里的钱。其实我们这个产业,就因为打价格战,我们走起来真的很难。
2011年,陈华兴联合了100多人成立了线面合作社。从此结束了当地线面市场打价格战的局面。他还把线面的标准制定在每根直径在0.5毫米左右,长度在7米到8米之间。陈华兴觉得大家抱团发展,赚钱肯定不成为题。
然而2011年年关将近的时候,陈华兴的线面厂里挤满了合作社的成员,他们纷纷抱怨合起来,还不如自己单干。
张宝贵:看起来像堆成山那样了,自己干也不会积压得那么多,处理得比较好。
陈浩强:你在管理晒场的时候,你干度不够,你只追求利润,产品质量没有管上去。
合作社刚刚成立一年,谁也没有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发出去的货,都被经销商退了回来。
原来,合作社规定,由社员上交新鲜的线面,再由合作社统一分拣包装销售。年底按照股份分成。那段时间天气好,合作社成员都多做了些。然而线面一交到合作社,却又连着下了一个星期的雨。员工们在包装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陈华兴:主要的原因就是湿度太高,在你这个包装方面,这个湿度不达到标准就包装进去。
一个月之后,这批线面就陆续开始发霉变质。原来能卖4元钱一斤的线面,变得分文不值,全都被退了回来,单这一批就损失了40多万,难怪大家都急了。
陈华兴也意识到,做线面都是靠天吃饭。天气好,线面干得快,就可以多做一些。天气不好,很容易发霉。然而当地人以前的烘干方法陈华兴却又看不上眼。
陈华兴:用这个木炭烧起来[来源:www.nczfJ.com/],这个热气,热量烘干,这个最古老的就是这样烘干。像这个木炭,这个火力上来,这个面会容易颜色变掉,变黑。
传统的烘干办法,不仅会让线面变黑,而且还控制不好烘干的水分。陈华兴知道,线面的水分在百分之十左右是最合适的。
陈华兴:这个湿度要达到百分之十左右,百分之十左右的话,我们手这样压都不会断。
记者:这样都没事。
陈华兴:没事,这样没事。用手这样摸下去,很光滑,像那个美女的头发一样。太干了一压就断,你看,我这一种就是太干了,这个手一压就断。这个很脆,就断掉。这个水分达到6-7%。湿的是这样子,这样子,做绳子都可以。
就是这种湿度高的线面最容易发霉。如果解决不了烘干的问题,线面要想有大发展根本就不可能。
陈华兴尝试了各种办法都不见效。正在他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一次去古田考察,当地人烘干香菇的办法让他眼前一亮。陈华兴借鉴了香菇烘干设备的原理,把它改造成了能够烘干线面的设备。
陈华兴:这个热度要通过从这个管道送进来,送到我们烘干房里来,通过这个风扇吹过去,整个风干房里面都有热气,在里面转来转去。
陈华兴改造的这一套设备,可以让线面加工不再受天气的限制。
然而线面销售的季节性非常强,过年的时候需求量最大。每到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的头道菜都是线面。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小朋友:祝太婆长命百岁,健康长寿。
所以很多人只做旺季的生意。到了每年的6、7、8月份都是线面销售的淡季,很多经销商都转行做其他的生意。
经销商林嫩妹:现在天气热,热你就不容易保存。因为卖得少,人家不可能放在那边坏掉。
可从2013年7月分开始,陈华兴却偏偏要在淡季的时候,要求合作社的成员趁着好天气多做一些线面,有多少他就收多少。仅仅两个月时间,他收购了500多吨。很多人看到他这样,都连呼不敢。
阮蜜容:那不敢,那个天气热的时候会坏掉。
陈浩强:那不敢,风险是怕如果到11,12月份,天气太好,我们产量太大的时候,升不了价格,我们储存这么久,利息赚不回来。
张宝贵:万一如果真的赔上了,我们就亏大了,就是那样子。
线面的保质期短,只有6个月。光存储费陈华兴就花了400多万元。大家担心一是线面储存不了那么久,二是怕万一年底市场上的线面多了,价格不够高,那这400多万就亏了。
可就是陈华兴的这个举动,让他在四个月内,销售额达到了4000多万元,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陈华兴从账本里看出了一个规律:一般在线面淡季的时候,市场上线面的价格也只有5、6元钱一斤,但加工线面的成本也低。等到了年底,虽然线面价格是淡季的2倍还多,可人工和面粉的成本也高。
依据往年1000多吨的销量,陈华兴算了一笔账,就算是存储费需要400多万,今年年底,只要线面的价格能涨三毛钱,就不会亏本。
所以他在9月天好的时候,让合作社的成员多做一些,能保证在年底有货。
陈华兴:因为到年关的市场价格,我们会多涨,一斤多涨三四毛钱,我就会保本了。假如在年关的时候,紧张的时候,涨到一两块钱,我们就多赚一笔了。
陈华兴想要在年底的时候搏个好彩头。那么怎么保证线面的口感呢?在出货的时候,陈华兴也花了一些心思。
陈华兴:比如说储存一个库,里面全部存满了,后一批来那个储存,前面的就边收边卖,我这个货才会新鲜。
陈华兴一边收货,一边放货,他保持着库存始终在500吨。
到了2013年底的时候,市场上对线面的需求量猛增。每斤线面的价格也由淡季的5、6元钱,涨到了十几元钱,最高能卖到了13元,是淡季的两倍还多。从7月份开始囤货,到年底销售,半年时间,陈华兴就卖掉了2000多吨线面,整个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了4000多万元。陈华兴引领了苏堤村整个线面行业的发展。
福建省福安市农业局局长叶细玉:陈华新线面的年产值占到我们福安市的40%。过去也发展了那么多年,但是没有做大,他们组建合作社以后,就是凝聚大家的力量。
陈华兴赚了钱以后,每年都举办线面比赛,他以最高的标准制作他的线面。
现在陈华兴正在打算建一个更大的线面加工厂,他要让他的线面进入更大的市场。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致富经]陈华兴:穿过小针眼面条线面赚大钱
网址://m.mfservicos.com/yzzz/201011323.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