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大鳞副泥鳅为鳅科副泥鳅属温水性鱼类鱼类,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地,为泥鳅中个体大、生长快的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和养殖前景。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在辽宁省已开展多年,稻田一般亩放苗5000尾,放苗规格5厘米以上,亩产量200公斤左右,亩纯利润在4000元左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技术成熟,下面就把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技术介绍给大家!
一、稻田的选择与建设
养泥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3~5亩为宜。稻田要求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稻田保水性强。在距离田埂100~200厘米处开挖宽度、深度均为60~80厘米的环沟,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环沟的土用来加宽、加高、加固田埂。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尼龙塑料薄膜、纱窗网等(底部入泥30厘米)建成30~50厘米高的防逃网。防敌害进入以及防止泥鳅钻洞、跳跃逃逸,同时进、排水口加设拦网。
二、施肥管理
根据稻田具体情况,在稻田来水耙地前,把全年施肥总量的80%左右的肥施到田面,然后进水,要求把地耙平地无土块。另外20%左右的肥,在插秧秧苗返青以后视情况进行追肥,每次每亩施肥量不超过5公斤;避免一次性施肥量过大,造成水中氨氮含量超标,对泥鳅产生危害。同时要注意施肥时,靠环沟近2米左右的地方不要施肥,因为每天泥鳅在吃完饵料后,在此处排便较多,相对来讲,环沟附近稻苗肥量较大,秧苗长势较快,如果施肥时再平均施肥,容易造成环沟边缘秧苗后期倒伏现象。
三、放苗前的准备
1.修整稻田
3月初用机械或人工开挖稻田环沟,加宽加高田埂,田埂坡度按1∶1比例修复、夯实,进、排水口按对角设置。
2.防敌害设施
一是防陆地上的敌害,如蛇、鼠、蛙。防逃网材料采用尼龙薄膜,将薄膜埋入土中10~20厘米,剩余部分高出地面60厘米,其上端用尼龙绳做内衬,将薄膜裹缚其上,然后每隔40~50厘米,用竹竿作桩,将尼龙绳、防逃布拉紧,固定在竹竿上端,接头部位避开拐角处,拐角处做成弧形。进、排水管用60目网片包好。二是防鸟网设施。防鸟网一般在插完秧后进行设置,设置防鸟网是养殖泥鳅的一项重要工作,鸟类对泥鳅的危害非常大。养殖期间在稻田顶部必须全面覆盖防鸟网,网眼直径为2~3厘米,不宜太大,严防小型鸟类进入,防鸟网要高于水面1米以上,杜绝鸟类落在网上由于自身重量使网距离水面较近吃到泥鳅。同时防鸟网四周边缘要与防敌害网上端紧密结合,严防鸟类等敌害横向进入养殖区域,以避免对泥鳅造成伤害。
3.进水消毒
放苗前10天进水,进水管安装长2米,内层80目、外层100目的筛网,以严防野杂鱼及敌害生物进入池塘。初次进水深度为60厘米,进水后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消毒。
四、水稻品种选择与栽插
养殖泥鳅的稻田应选择抗倒伏、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每年5月初至5月底移栽结束。水稻移栽前,在秧苗未移入大田时施一次农药,以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记住要等农药失效后再移栽,移栽时要求合理稀植,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也可有效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水稻移栽后每7~10天追施一次水稻分蘖肥,一般每亩不超过5公斤尿素。如果一次性施肥量过大,会造成水中氨氮含量过高,对泥鳅将产生不利影响。
五、泥鰍苗种放养
1.放养时间
一般水稻秧苗移栽后,一周左右秧苗返青,这就可以放鳅苗了。同时要保持环沟内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水深60~80厘米,稻田面深3~5厘米。
2.缓苗技术
放苗应选择晴天的上午,放苗位置应在稻田的上风口。要求鳅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害。同一块稻田要放同一种规格的鳅苗,且要在一天把鳅苗放完,便于整体养殖管理。鳅苗运到田边,不要急于放苗,应先缓苗。首先将运苗袋放入田水中,静置20~30分钟,使袋内外温度达到一致,打开袋口,再分多次缓慢加入田水,最终加水量与原袋内水量相当。
3.鱼体消毒
在上述缓苗后,把鳅种放入3%~5%的食盐水容器中浸泡5~10分钟,为了防止缓苗时鳅苗缺氧,容器要足够大,也可适量充氧。掌握好苗种消毒时间,然后再将鱼苗以及消毒盐水一同放入稻田。
4.放养数量
投放台湾泥鳅苗,按5厘米体长的放养规格,亩放养5000尾左右。
六、田间饲养管理
根据泥鳅生长的不同阶段投喂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饵料,前期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6%的饵料,中期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饵料,后期投喂蛋白质含量为28%的饵料。
在泥鳅放养初期,虽然稻田内天然饵料比较丰富,但因刚刚投放的泥鳅苗对新的水域生长环境不太适应,泥鳅摄食量较少。鳅苗下塘后第二天可以投喂饵料,选用粗蛋白质含量为36%、粒径为1.5毫米的鱼饵料,以后随着泥鳅规格增大,饵料粒径也要相应加大,做到饵料的适口性。
泥鳅的饵料日投喂量,前期一般为体重的5%~8%,后期为体重的3%~5%。投喂量视泥鳅摄食、天气、水质、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一般不投喂;每次投饵后以半小时左右吃完为准,每天投饵4次。由于泥鳅贪食,为了防止泥鳅胀气病的发生,投喂膨化饵料前,一定要先把饵料浸泡透后再投喂,防止膨化饵料未泡透被泥鳅食后,在泥鳅体内吸水膨胀,造成泥鳅胀气病的发生。
前期要保持稻田水深5~10厘米,待秧苗分蘖后要进行烤田,同时要2~3天换一次水。等泥鳅放养到7月中旬以后,视泥鳅、水稻生长情况,要逐渐增加水量以及人工投饵量。
在投喂初期,要将饵料均匀地撒在环沟内,以便让泥鳅养成在环沟定时、定点、基本定量取食的习惯,这有利于泥鳅集中摄食,也便于观察投喂,减少浪费。白天投喂量占全天的2/3左右,晚上投喂量占全天的1/3左右。阴天投喂量减少,雨天停喂,避免投喂变质饵料。
在7月20日至8月30日,泥鳅投饵量为体重的5%~8%,在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田间水位,平时保持田面水深15~20厘米,并要注意换水。当稻田水温高于30℃时,要减少投饵量或停止投饵,以免过多的残饵和有机碎屑腐烂、败坏水质。严加防范水质变坏,一般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深度3~5厘米,要保持田水透明度25厘米左右,环沟水深80厘米,环沟水色以保持黄绿色最佳。在8月30日以后,田间要合理调控水位,灵活投饵,根据水质、水温、天气、泥鳅活动情况灵活投饵,投饵量一般为鱼体重的4%~5%。当水温低于10℃时停喂,同时要及时捕捞泥鳅上市出售。
七、巡塘
坚持每日巡塘,注意观察水质与水色变化、泥鳅活动和生长、摄食、防逃设施、防敌害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八、稻鳅病虫害防治
泥鳅养殖死亡高峰在投放鳅苗后一周左右,主要是烂尾病、肠炎病、寄生虫病、水霉病,死亡率为10%~30%。在投放鳅苗时可用聚维酮碘进行药浴,泥鳅入田后,根据情况可以使用霉平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针对车轮虫、三代虫也要用专门的药品进行及时处理,把疾病控制在萌芽时期。以后稻田养殖期间,也要定期用二溴海因或碘制剂进行消毒预防,间隔三天后,使用微生态制剂。泥鳅病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到健康养殖。
九、泥鳅收获
当泥鳅达到上市规格时就要分批捕捞上市,以便减轻田内泥鳅负荷量,有利于促进泥鳅快速生长。
泥鳅捕捞方法。可以采取地笼、流水刺激、降低水位等把泥鳅归入环沟中捕捞。泥鳅捕捞数量、捕捞规格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采取捕大留小,以实现泥鳅养殖的最佳经济效益。
人工繁殖技术
大鳞副泥鳅在我国广泛分布,许多省份也开始了养殖生产。作为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这里也介绍一下大鳞副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
( 1 )亲鳅的选择。大鳞副泥鳅的雌雄鉴别同泥鳅。
用于繁殖的亲鳅,主要是从上年的成鳅池中挑选,也可以从附近市场上选购。雌鳅一般要求体重25 克以上,体长14 ~18 厘米;雄鳅体重要求不严格,一般体重12 克以上,体长10 厘米以上。要求体表色泽正常,光滑无病斑,体形匀称,活动敏捷,年龄2 ~3 龄。
催产时应选择发育较好、腹部卵巢轮廓明显的雌鳅和健康活泼的雄鳅配对,雌雄比为1 : 2 。
( 2 )池塘条件与放养密度。
不论来自哪里的亲鳅都必须在池塘中进行产前培育,培育时间不少于2 个月。亲鳅培育池塘面积为1 200 ~ 1 500 平方米,能保持正常水位60 ~80 厘米,透明度20 厘米,肥度适中。
亲鳅投放前先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茶籽粕等彻底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施放基肥,培肥水质,然后再放养亲鳅。放养密度为每667 平方米水面投放325 千克亲鳅,雌雄混养。
( 3 )亲鳅池日常管理
进人3 月份,水温高于10 ℃时即可投喂人工饲料,饲料要求粗蛋白质含量30 % ~ 35 肠,脂肪5 % ,以动物性蛋白为主。池塘水温15 ℃时投喂量为体重的1 %左右,水温20 ℃时投喂量为体重的2 %左右,水温25 ℃以上投喂量为体重的3 %左右。投喂时间为上午8 ~ 9 时,下午16 ~ 17 时。
每周定期冲水1 次,每次2 小时,加深水位5 厘米,不要大量换水,保持一定的肥度有利于大鳞副泥鳅性腺发育。
( 4 )催产时间
大鳞副泥鳅适宜的催产时间应在4 月中下旬至5 月初,水温16 ℃~18 ℃,过晚性腺容易过熟。
( 5 )催产用具
容量为1 ~ 2 毫升的医用注射器及配套的针头数支,用于亲鳅注射的催产剂、解剖盘、剪刀、刀子、镊子等,用于摘取精巢的毛巾数条,硬质羽毛数支,1000毫升的细口瓶1 个,格林氏液或医用生理盐水,20 毫升或50 毫升的吸管2 支,水盆或水桶数个。
( 6 )催产药物
经试验研究,发现用于大鳞副泥鳅催产的药物以地欧酮(DOM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地欧酮+促黄体素生成素类似物的混合激素效果较好,单独使用HCG 价格高,效果也不好。
注射药量,地欧酮0 . 5 ~ 1 毫克/尾+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00 ~ 500 单位/尾,或地欧酮0 . 5 ~ 1 毫克/尾+促黄体素生成素类似物2 一3 微克/尾。
( 7 )催产方法
首先,用生理盐水将每尾鱼的用药量配成注射液,一般20 克左右的亲鳅注射0 . 5 ~0 . 7 毫升。
然后,检查亲鳅的成熟度。作为繁殖用的亲鳅,性腺的成熟度要好,检查方法是将雌鳅腹部朝上,腹部外形要膨大而柔软,富有弹性,有透明感,颜色微红,卵巢轮廓到肛门处,生殖孔开放;雄鳅胸鳍上布有追星,最好轻压腹部能挤出精液,且精液人水后即散开。
最后,挑选合乎条件的雌鳅进行催产注射。注射时两人一组,一人用泥鳅控制网固定泥鳅,另一人用医用注射器进行注射。采用背部肌内注射方法,针尖与鳅体呈45°角,向头部方向注人药物,人针深度0 . 2 厘米。
为了防止人针过深伤害泥鳅,可以在针尖上缠绕棉线或在针上套上一小段胶皮管的方法处理针具,要求露出针尖0 . 2 厘米。
(8)产卵孵化
利用孵化环道进行生产,在环道中设置网箱,网箱网目5 目,注射后的亲鳅放人箱中待产。
催产结束后,用微流水刺激亲鳅产卵。水温22 ℃时,12 ~15 小时;水温25℃时,8 ~ 10 小时,大鳞副泥鳅便开始发情、追逐、缠绕、产卵,受精卵从网目中掉进环道。
产卵结束后将网箱和泥鳅一起拿走,受精卵进人孵化阶段。此时要加大水流以冲起沉在环道底部的鳅卵。同时,可用搅水板从下面把鳅卵搅起,操作持续30 分钟左右,等到结块的鳅卵分离后即可降低流速,流速控制在10 厘米/秒左右。
实际生产中,以见到鳅卵在环道中刚刚浮起为适宜,若水流冲击使卵始终在水面翻腾,说明水流过大;若卵在环道中不能浮出水面,说明水流过小。
水温22 ℃时,经过41 小时,90 %的受精卵孵出鳅苗;水温25 ℃时,需要30 ~ 32 小时仔鳅孵出。
胚胎发育
从受精卵到出膜共划分为6个阶段和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肌节期、尾芽期、胚动期、出膜前期、孵出期、眼黑色素期等10个连续的典型时期,在23℃时胚胎发育历时共24 h 20 min.[4]
营养价值
大鳞副泥鳅的分别为78.80%、1.13%、2.57%、17.40%。它们的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6.11%和13.78%,其中9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02%和6.29%。
原文:水产渔业 >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网址://m.mfservicos.com/yangyujishu/201029857.html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白海参的养殖环境1、白海参不适合野生养在大海中,它在自然界是很难生存的,很容易被天敌发现后吃掉,而且当它鼓起身体漂浮的时候,会被海浪冲得很远,甚至消失不见。2、白海参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更怕...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适合的海域。一般应选择水深在5米以上,并且受到风浪或者潮汐影响比较少的海湾,而且海湾的潮流要畅通、水质清洁干净无污染、饵料丰富。2、选择网箱。考虑到操作方便,网...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网箱养海参每箱投多少苗? 网箱放苗密度一般为1000-2000只/箱,放苗规格在200-3000只/斤都有。每个网箱一般长3米、宽1.5米、高0.8米,放苗前期网箱上面会覆盖遮阴网,等海参苗适应环境以后,为了方便管理...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锦鲤鱼的饲养方法1、选择鱼种选择鱼体健壮、没有损伤、颜色华丽、边缘整齐、斑纹清晰、鱼背挺直,鱼体平衡度好、身体雄壮有力、游水姿态稳重、鱼鳍对称、灵活敏捷的鱼种进行养殖。2、选择水箱...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一、海参养殖大棚建设1、位置选择海参育苗大棚的位置应选择在靠近海边、地势稍高的地方,以方便抽取海水、排放废水。①取水口海水取水口处要求海水水质清洁、无污染、无杂物;取水水泵、水龙头用滤...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野生大黄鱼和养殖大黄鱼的区别主要在于鱼头的形状、鱼尾的长度、背鳍鱼鳞以及食用口感等,野生大黄鱼鱼头小且尖,鱼尾修长,背鳍有锯齿呈黄色,养殖大黄鱼鱼头大而浮肿。鱼尾短小...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梭子蟹从蟹壳寄生物、腿脚钳子的状态、透光的面积和肚子的颜色等能判断是否肥美。蟹壳上有寄生物说明螃蟹状态好,腿脚不残缺、钳子锋利说明食物充足,透光面积小说明肉质体积...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九节虾不是基围虾。九节虾的外壳上有一深一浅的环状横向纹路,煮熟后有明显的白色环状花纹,因此得名九节虾,价格昂贵且虾壳硬、肉质有韧性,而基围虾是一种用基围养殖的刀额新对...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蜜蜂吃的东西主要是蜂蜜、花蜜、蜂王浆和糖浆豆粉等。大多数的蜜蜂都是以花蜜和花粉为主要食物的,蜜源不足会补充糖浆和黄豆粉,幼虫前3天食用蜂王浆,后期食用蜂蜜,一生食用蜂...
[水产渔业养殖技术] 黄鳝在选种和放养时需要注意养殖池的建设、鳝种的挑选、鳝苗的处理和放养的方法等。养殖池要用水泥抹底,安装铁丝网防止逃脱,鳝种不选病鳝、伤鳝等,鳝苗要用稀盐水浸泡进行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