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卞继州:他让能喝的亚麻油变成亚麻奶
[致富经]油变奶带来的财富 20161021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油变奶带来财富(2016.10.21)
黄土高坡、干旱、贫瘠,这里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植物。亚麻籽榨出的油可以直接喝。亚麻油不仅能喝,还能变成奶,这可能吗?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看卞继州如何创造颠覆人们想象的财富。
又是一个丰收年,眼前的这片亚麻给王振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王振江:种了30几亩地了,别人的荒地我开垦出来,我现在是心情好。
各个地方的收购商都抢着要收我的亚麻籽。
卞继州:1亩地现在可以收300斤。
王振江:300斤以上了。咱们的老胡麻才100公斤左右。
说到亚麻王振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当地的很多村民一样,种植亚麻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入。
据统计,甘肃会宁2016年亚麻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比4年前增长了4倍多,销售价也一年比一年高,而且供不应求。4年间,巨大的变化就得益于眼前这个叫卞继州的人。
在大大提高了亚麻的附加值。然而,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却说干这件事情其实有不得已的苦衷。
卞继州:油变奶这个做法也是没有办法,逼着我做的这个事情。
卞继州,浙江杭州人,今年55岁。
卞继州:现在是产能过剩,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倒闭、都在走下坡,如果传统产业不转型面临着死亡。
对卞继州来说,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他17岁开始创业,卖过爆米花、做过泥瓦匠、摆过地摊,到31岁时终于有了自己的企业,业务涉及旅游、物流、城市管网等行业,2004年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元,可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卞继州的朋友 陈文荣:觉得他比较苦闷,我有时候问他,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钱了,不要发展了,搞点轻松的行业做,可他不是这样想的。
卞继州:这一点只有我知道,员工不知道,家人不知道,不理解。
原来,就在这一年,他得知上海的几家同类型企业接连倒闭,一种危机感悄然来袭。
卞继州:危机四伏当中,对我这个掌舵的来说,没办法,逼得我必须去改变,不转型,意味着我们企业肯定是要走向倒闭。
卞继州觉得必须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寻找一个好项目才行。
他先后去了清华大学、中央党校、浙江省委党校,甚至国外,一边考察,一变学习为自己充电。一晃8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找到令他满意的项目,直到2012年,决定他和企业命运的一个机遇才终于出现了。
王维义:第一生活要规律。
他叫王维义,今年78岁,是浙江大学教授,从事生命科学研究50多年,最大的梦想就是要找一位合适的投资人,将手头的一项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
王维义:靠着我自己本身的能力我是无法做到的,因为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大量的人力,这就需要志同道合的能够有同舟共济精神老板的支撑。
王维义找了很多年,去了很多企业考察,但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投资人。
王维义:老板也好,见多了,如果这个企业家谈得每一句话都很小气,没有一个大的眼光,那么我想和这样的企业家,可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就在这个时候,卞继州出现了。一次偶然的见面,让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只聊了半小时,他们就把自己的后半辈子交给了对方。
王维义:打破了常规,当场就拍板,当场就决定,所以这个是一般企业家做不到的。
卞继州:当时我就感觉到跟王教授合作,我会倾注于我毕生的后面的精力跟整个公司的财力义无反顾把这个事情做好。
两个人决定去大西北寻找一笔鲜为人知的宝藏,两人迫不及待的上路了,第一站甘肃兰州。
兰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拉面开始的。卞继州在兰州呆了一周,一天三顿兰州拉面。作为南方人,他并不是喜欢吃面,他着迷的是面里漂着的那一层油花。当地人叫胡麻油,这与他要找的宝藏有关。
第二站,甘肃会宁。甘肃会宁,三军会师,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地方。这里10年9旱,典型的黄土高原。卞继州要找的宝贝就在这里顽强的生长着,它叫亚麻,当地人叫它胡麻。
王维义:你看这就是亚麻籽,这个就是我当年和卞总讲的,这就是会宁的金矿,我们要找的宝贝就是这个。
王维义:当时卞总非常激动,他说接下去我们要开发这个金矿。
高寒,干旱、贫瘠,恶劣的环境却造就了会宁亚麻独一无二品质。亚麻里有一种重要元素,叫α-亚麻酸,α-亚麻酸含量是衡量一种油品质的重要指标。
王维义:α-亚麻酸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也称为ω-3,人体不能合成它,只能从外界来摄取,亚麻油是所有的植物油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之一。
卞继州想要用会宁优质的亚麻籽大做文章,可当时村民们并不知道家里的亚麻仔竟然是个宝贝。
卞继州:调研时,我们问这里的农民说亚麻,农民都不知道,农民只是知道胡麻,后来王教授说胡麻就是亚麻。
王振江:我们以前种的胡麻,土话,我们种的胡麻1元多没有人收,我们自己留在家里吃,吃不完就送给亲戚和朋友。
会宁人祖祖辈辈种亚麻,可从没把亚麻籽当值钱的东西,当时全县只有4万亩左右,亚麻籽在当地的正常收购价是1元钱1斤,因为卖不上价钱,人们大都不把亚麻籽卖掉,每年人们把采收回来的亚麻籽榨成油放在大缸里,作为一家人1年的食用油。
2013年8月,卞继州为了让村民们把亚麻籽卖给他,就把收购价格从1斤1元提高到1斤2元,这让村民们感到很诧异。
卞继州:我们当时说你大量种植,你种的话我加你钱,你种一斤我加你一块钱,农民不相信。
村民:我当时听了以后觉得奇怪,没有这么高的价收购亚麻籽的,我们以前做的时候一市斤一块来钱,现在涨到两块,不能想象的价格。
王维义:他说亚麻油、亚麻籽就是炒菜用的,你们花这么高的价格,他不相信。
第二年,为了鼓励村民多种亚麻,卞继州又把收购价从2元提高到了3元。虽然不理解,但有了可观的收入人们种植亚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卞继州把收上来的亚麻籽交给当地的加工户,让他们加工亚麻油,跟加工户们说,只要能生产出低温压榨没有杂质的亚麻油,他愿意提高价格收购。然而,对加工户来说,生产出符合卞继州要求的亚麻油比登天还难,第一批亚麻油就没有达到要求。
王维义:因为质量问题,我和贾总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误会,因为给我们寄去的亚麻油,我们是做原料,进了以后每一瓶有厚厚的黑色的沉淀,我说这个怎么能用。
加工企业负责人:人控制的,火大了、火小的,炒过了,生的,所以质量没保障
加工企业负责人 党琳:以前我们在做这个油的时候只是压榨,压榨不考虑工艺,是冷榨还是热榨,只是把它榨出来,完了之后把这个东西拉到市场上去销售,根本不考虑成分。
记者 林玉红:这是个好东西没人意识到。
党琳:没人知道。
原来,当地的榨油技术水平还处于高温压榨的粗加工阶段,高温压榨的亚麻油会破坏油里面的核心营养成分α-亚麻酸。眼看着这么好的原料被加工成了次品[创业网:www.cYone.com.cn/],卞继州很心疼,没办法只能退货,但他不想因此打击了对方的积极性,该怎么办呢?就这个节点上,卞继州作出了一个对日后会宁亚麻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
卞继州:资金投入层面,我们对他进行关注了,这一点上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就是说双赢的概念。
最后,卞继州出资与当地的7家加工厂结成联盟,将原来的粗加工设备整体淘汰,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低温冷榨精炼设备。
王维义:精炼以后就把杂质脱掉了,所以现在的油品质就更好,除了最有效的成分,α-亚麻酸含量高,另外就是说味道更纯,味道更好,更加清澈透明,所以人们就非常喜欢。
品质的提升带来价格的巨变,4年时间,会宁亚麻油从原来的9元一斤,涨到最高300多元一斤,普通的冷榨亚麻油均价也都在60元左右。
加工企业负责人:肯定翻了几番,一年就翻了几番,原来的话最早一年生产100吨就不错了,现在5000多吨。去年6000多吨了。
王维义:翻了60倍。
卞继州:他的产值从以前几百万一年现在提升到一个多亿,几十倍的提升,他也尝到这个甜头,确确实实他认为质量是他的生命。
4年时间,会宁的亚麻油从低端走向了高端,从前的榨油小作坊变成了现代化加工企业,榨油的老手艺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卞继州:当年我们来的时候就是这个设备,这个设备比较老,机械压榨土油坊用的设备。
记者:现在还有吗?
卞继州:现在基本上不用这个了,博物馆,还有个别的农村小作坊还可能会有这个设备,
会宁县常务副县长 李进军:当时王教授讲的,影响最深的两句话,第一句话人们已经进入植物ω-3的时代,第二句话是植物ω-3的时代实际上就是亚麻的时代,最后一句话我加上的,亚麻的时代也就是会宁亚麻产业发展的时代。
在企业的带动下,到2016年,会宁的亚麻种植面积达到了20亩,会宁还成功申请到了中国亚麻籽之乡地理标志认证,然而,卞继洲却说卖亚麻油只是他整个财富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要做一件颠覆人们认知的事情,要让人们从亚麻籽上赚到更多的钱。
记者 林玉红:口服的,油吗?
卞继州:味道不错。
王维义:还有亚麻油的香味。
亚麻油不仅能够炒菜而且还能直接喝,亚麻油里面的α-亚麻酸成分对人体非常有益。
但是,喝亚麻油从口感到心里很难被消费者接受,卞继州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突破这个瓶颈,他要将人们不喜欢喝的亚麻油变成口感上让人容易接受的亚麻奶粉。
卞继州:我们认为这个前景相当广阔,因为从油变成奶之后,为这个老百姓摄取ω-3得到支撑。
记者 林玉红:为什么叫(亚麻)奶?
卞继州:这个奶不是随便可以叫的,如果奶里面,饮料里面没有蛋白它是不能叫奶的,国家有规定的,椰子奶、核桃奶、杏仁奶、花生奶都是有规定的。
记者 林玉红:国家规定什么样?
卞继州:国家规定蛋白质大于等于0.8%是一级,二级是大于0.5%,才能叫奶。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科普一下:我们通常所说的奶分为植物奶和动物奶两种,植物奶主要含植物蛋白如豆奶,动物奶主要含动物蛋白如牛奶,亚麻奶就属于植物奶的一种,我国对于植物奶有相应的规定,分为两类,一类植物奶要求蛋白含量大于等于0.8,二类植物奶要求蛋白含量大于等于0.5,亚麻奶属于二类植物奶。
亚麻油经过工艺的改变变成一杯亚麻奶,这是一个挑战人们认知的大难题。
王维义:油变成奶,首先这个命题是完全不符合常规人们的思维和逻辑,油不可能变成奶,油就是油,所以因此也是遭到了各方面的质疑。
杭州市民:油会变成奶吗?我觉得不太可信。
杭州市民:油变成奶是吧,这两个不是一样的东西,我觉得可能性不大。炒作,新闻太多了,真真假假根本分不清楚。
王维义:不相信能成为一个事实,包括我的一些助手,但是作为我来讲,我坚信这项技术能够完成,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难度的问题。
油变奶,的确不可思议,核心难题就是要解决油不溶于水的问题,那么,怎样让油溶于水呢?卞继州的团队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
动画:我是一滴亚麻油,大家都知道油是不溶于水的,啊,啊,但科学家们有办法,他们把我分成很小的分子,也就是纳米级的小油滴,然后给我穿上一件由多种特殊材料织成的衣服,看!你们看不到我了吧,我被彻底隐身了。
方案是有了,没想到实验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唐振兴:如果把这个亚麻酸不能完全变成奶的话,你去冲泡,很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油浮到奶上面,我们在研发过程经常会碰到这个问题,把亚麻酸变成奶了,但是放一段时间之后这个粉末很容易吸潮、结块,这也是经常碰到的问题。
卞继州:油变奶不是那么简单,无数次失败,我有矛盾,我心里也斗争过,创新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但是你不去创新,你百分之百失败,所以我们有一点希望我们必须要百倍努力去做。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卞继州不断攻关,他知道,只要攻克这道难题,企业的未来就会更有竞争力。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卞继州的研发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油终于被变成奶了!
卞继州:大于0.5%,才能叫奶,我们这个产品里面达到2.4%,蛋白质是达到2.4%,远远超过了植物的椰子奶、杏仁奶这个指标。
卞继州:第一次发现成功了,有一个兴奋到极点的感觉,很兴奋,相当兴奋,在这个兴奋过程当中其实我也流了眼泪,终于成功了,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自己清楚,意味着这个产业从零开始。
记者 林玉红:从科学来说油变奶算是领先的技术吗?
张铭:当然是一个领先的技术了。
孙培龙:把这个油变成粉末,做固定饮料,我觉得还是我们食品工业的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其实我们中国缺W3比较严重的一个国家,能在普通食品当中也加W3系列的食品,我觉得是非常有意的一件事。
油变成了奶粉之后,作为健康优质的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应用价值不可估量。
卞继州:关键是油变奶这个技术突破,从一个领域辐射到各个食品领域,都可以进入,市场可想相当大,所以打造一个百亿级千亿极,千万亿的这么一个产业化,应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
记者 林玉红:1袋的话,要多少钱?
消费者:十来块钱
消费者:对
消费者:口感喝起来还挺入口的,那种丝滑感基本上可以跟牛奶相媲美。
2016年8月截止记者采访时,他们的亚麻籽全产业链销售额已经突破了3个亿。目前,卞继州正在开发旅游基地,他要以旅游促进亚麻产品的销售,他还与丝绸之路上的很多国家达成了战略合作。
原文:农作物粮油 > 农作物粮油种植新闻:[致富经]卞继州:他让能喝的亚麻油变成亚麻奶
网址://m.mfservicos.com/liangshizhongzhi/201025382.html
[农作物粮油种植新闻]“对不起哈,红苕已经卖完了。”3月21日,威远县山王镇工农村的邱甲良在电话里告诉顾客,挂掉电话他又自语道:“今年一定多窖一些红苕。” 邱甲良近3年在果树...
[农作物粮油种植新闻]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农业农村部负责人日前表示,将采取多种举措,保障水稻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 保饭碗、保口粮,首先要保大米。我国常年种植水稻面积占全世界水稻面...
[农作物粮油种植新闻] 新疆烤馕、川府菜油、陕西锅盔、洞庭香米……在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现场,人头攒动、粮油飘香。 10月19日,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福州开幕。31个省区市...
[农作物粮油种植新闻]李卫国在他的水稻种植基地。 姓名:李卫国 籍贯:郴州宜章 年龄:43岁 名片:大信润德(湖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 新年愿望 希望在新的一年建设好“耘信好米”商城,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实...
[农作物粮油种植新闻] [致富经]油变奶带来的财富 20161021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油变奶带来财富(2016.10.21)黄土高坡、干旱、贫瘠,这里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植物。亚麻籽榨出的油可以直接喝。亚麻油不仅能喝,还...
[农作物粮油种植新闻]“目前,我们的565亩水稻已经收割完毕,每公斤可卖到14元,现正在仓储包装,10月底将正式上市。”10月13日,在苏仙区坳上镇新丰村合金种养专业合作社,说起今年的收成,负责人何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每...
[农作物粮油种植新闻]2016年6月20日,国家财政部官网公布,财政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决定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多年以来,我国在东北三...
[农作物粮油种植新闻]一大早,40 岁的刘晓君就将天麻的菌料切碎,打算上山排种野生天麻的种子。“2015年只试种了200平方米野生天麻,挣了几千块钱。”刘晓君说,2016年她要把天麻的种植面积扩大到667平方米,预计可增收近5万元...
[农作物粮油种植新闻]日本留学五年,赵紫峰回到东北农村种起了水稻。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网上直销,每年盈利一百多万。周围的农民谈论他:佩服!我们的大米卖一两块钱一斤,他的能卖到九块。为何决定种地触动、土地、理想赵紫...
[农作物粮油种植新闻]近两年,农业成为创投热门,各路企业家纷纷涉足农业,许多有志青年也希望从中寻找创业机会。在浚县屯子镇三角村,就有这么一对姐弟,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工作,而是回到农村“种土豆”。他们将先进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