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球虫病的发病特点 羊球虫病的防治方法
羊球虫病是由艾美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于羊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发病羊只呈现下利、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主要危害羔羊。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球虫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原虫疾病。1-3月龄的山羊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粪不成形或拉稀,食欲下降,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高度贫血,衰竭而死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羊球虫病的发病特点 羊球虫病的防治方法。
1、病原生活史
羊球虫属于单宿主寄生性原虫,只需要经过一个宿主就能够完成其整个发育过程。病羊体内寄生羊球虫产生的卵囊会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并导致外界环境发生污染,当温度、湿度适宜且存在氧气的情况下,数天之后就会形成孢子化卵囊,每个孢子化卵囊里面存在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里面又存在2个子孢子。当羊食入孢子化卵囊,就会进入到产道,并在二氧化碳、胆汁和胰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脱囊,使里面含有的子孢子逸出,并钻入小肠上皮细胞,经过数代裂殖生殖,就会形成裂殖子。完成最后一次裂殖生殖后就开始进行配子生殖,也就是进入宿主细胞的裂殖子发育变成雌性配子体(大配子体)或者雄配子体(小配子体)。雄配子体会形成大量小配子并逐渐逸出,找寻并钻入雌性配子体进行受精,最后发育成卵囊,并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对于不同种类的羊球虫,从羊食入孢子化卵囊到经由粪便排出卵囊所需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其中雅氏艾美耳球虫具有最强的致病性,从羊食入孢子化卵囊到排出卵囊需要大约15天。
2、发病特点
羊感染该病是由于经由口腔食入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但球虫卵囊发生孢子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因此在温度较低的冬季不利于卵囊发育,基本不会出现发病,而春、夏季节温度较高,尤其是多雨潮湿的天气能够促使球虫卵囊发生孢子化,此时如果羔羊食入这种孢子化的球虫卵囊,就非常容易引起球虫病。成年羊感染球虫后基本不会表现出症状,即呈现隐性感染,但可长时间作为该病的带虫者和散虫者,从而导致羔羊非常容易出现发病,形成发病高峰期。在东北地区,夏季7月底8月初正处于温度较高的阶段,且容易出现阴雨天气,这种环境温度能够促使球虫卵囊发生孢子化。
3、临床症状
病羊的主要症状是发生腹泻,排出黄绿色的稀薄粪便,有时呈糊状甚至水样,且粪便中还会混杂血液、脱落的黏膜以及上皮,并散发恶臭味,排出的粪便会黏附在肛门附近、尾巴以及后肢,肠蠕动增强,增加排便次数,排便时还伴有疼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停止反刍,瘤胃蠕动缓慢或者停止。体温升高达到40~41℃,目光呆滞,被毛粗乱,头及尾部都下垂,体质消瘦。眼窝塌陷,可视黏膜苍白。
4、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在无菌条件下使用经过灭菌的镊子将病死羊的肝脏、脾脏夹住,再分别使用经过灭菌的剪刀剪取厚度小于5 mm的小块组织,置于载玻片表面轻柔触印,形成3个压迹,每个组织制作3张触片,选取其中较薄且均匀的一片使用火焰固定,然后进行革兰氏染色,置于油镜下检查,没有发现任何致病菌。
直接涂片。先取一片清洁的载玻片,将1滴蒸馏水滴加在中央,然后用小棒蘸取少量病羊排出的粪便,放在载玻片上与水滴混合均匀,将其中较大的粪渣去除,接着涂成薄片,最后盖上盖玻片进行镜检,发现存在大量的球虫卵囊。
肠黏膜刮片镜检。病死羊进行剖检是将小肠管腔剪开,将其表层存在的黏液和血液刮去,然后使用刀片刮取少量的肠黏膜,置于载玻片上条件1~2滴蒸馏水,混合均匀后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能够发现呈椭圆形或者卵圆形的球虫卵囊。
5、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发现病羊后要立即采取隔离饲养,并将舍内粪便及时清除干净。同时,场外周围环境使用5 %氢氧化钠进行消毒,料槽和饮水器使用0.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其他用具使用0.3%百毒杀(癸甲溴氨溶液)进行消毒,每天1次。病羊可按体重肌肉注射50 mg/kg磺胺间甲氧嘧啶,连续使用3天。然后在饲料中加入0.02%氨丙啉混饲,连续使用15天,同时配合按体重肌肉注射20~30 mg/kg 30%氟苯尼考,连续使用3次。对于场内没有发病的羊,可在饲料中加入0.02%氨丙啉混饲,连续使用30天,并配合按每75 kg饲料添加强力霉素20 g混饲。另外,在整个羊群的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K和电解多维,连续使用7天,提高机体抵抗力。
加强饲养管理。羊舍要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的地方建设。羊床要与地面间存在一定高度,便于及时清除粪便,防止羔羊接触粪便,从而减少感染球虫卵囊。羊只要确保饲喂足够的均衡营养的饲料,羊舍保持干燥卫生,控制饲养密度适宜,并根据年龄采取分群饲养,对于哺乳期母羊要经常清洗乳房,并进行消毒,避免哺乳羔羊时使其感染球虫。舍内粪便要及时清理,并采取集中堆积发酵,确保将球虫卵囊杀死。另外,羊舍及其周围环境要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羊感染球虫的机会。
疾病简介
山羊球虫病的病原体系艾美尔科艾美尔属的原虫。由于山羊和绵羊的某些艾美尔球虫卵囊在形态学上较为相似,早期曾被人们视为相同的种,其种名在山羊和绵羊间相互通用。近来,学者通过大量的卵囊交叉传递试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羊球虫具有宿主特异性,寄生于山羊和绵羊的一些球虫是形态相似的不同的种,分别冠以不同的种名,以免出现混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已得到公认的山羊球虫为艾美尔属的13种。[1]
生活史:山羊艾美尔球虫属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须经过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抱子生殖3个阶段。抱子化卵囊被羊吞食后,在胃液的作用下,子抱子逸出,迅速侵人肠道上皮细胞,进行多世代的无性生殖,形成裂殖体和裂殖子。在山羊球虫的发育过程中,有两种类型的裂殖体存在,即大裂殖体和小裂殖体。子抱子首先侵人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的内皮细胞,在其内发育为大裂殖体。大裂殖体很大,直径可达300微米,内有成千上万个裂殖子,大裂殖体成熟后释放出的裂殖子再侵人上皮细胞,又形成大裂殖体或小裂殖体。小裂殖体主要寄生于小肠腺上皮细胞中,少数寄生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小裂殖体较小,直径只 有10微米左右,内有十几或几十个裂殖子,成熟后释放出的裂殖子侵入上皮细胞,再形成小裂殖体或进人有性生殖阶段,形成大、小配子体。大、小配子体寄生于肠腺和肠绒毛上皮细胞中,发育成熟后,后者分裂生成许多小配子,小配子与大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再形成卵囊。卵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进行抱子生殖。经数日发育成感染性卵囊,被羊吞食后,重新开始其在宿主体内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艾美尔球虫一般都在肠内发育,但已有许多山羊球虫在肠外发育的报道。在山羊的肠系膜淋巴结中发现了球虫的大裂殖体;在 肠系膜淋巴结中发现了大裂殖体、大小配子体和卵囊;在肠系膜淋巴结中发现大裂殖体和卵囊。除在肠系膜淋巴结中发现球虫的内生殖阶段外,在山羊的胆囊壁中发现了球虫的小裂殖体、大配子体和卵囊;在羊胆组织压片和肝 中央静脲中发现球虫卵囊,胆管中有大裂殖体样物,胆汁中有数量不等的球虫卵囊,不同的羊胆汁中的卵囊大小的形状极为相似,平均大小为21.8微米x18.3微米,形状指数平均为1.17,与柯雅艾美尔球虫的卵囊相似,但这些卵囊经分离培养后不能抱子化。这些可能是由于子抱子或裂殖子随血流或通过肠粘膜的吞噬细胞或其他某种途径到达这些组织发育而来的。
流行病学
各种品种的绵羊、山羊对球虫均有易感性,但山羊感染率高于绵羊;1岁以下的感染率高于1岁以上的,成年羊一般都是带虫者。据调查,1~2月龄春羔的粪便中,常发现大量的球虫卵囊。流行季节多为春、夏、秋三季;感染率和强度依不同球虫种类及各地的气候条件而异。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卵囊发育,很少发生感染。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羊和带虫山羊,卵囊随山羊粪便排至外界,污染牧草、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经消化道使健康山羊获得感染。 所有品种的各种年龄的山羊对球虫均有易感性,但I一3月龄的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发病率几乎为100%,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成年山羊感染率也相当高,也不乏每克粪便卵囊数很高的例子,但不发病或很少发病,这可能是一种年龄免疫现象,仅为带虫者,成为病原的主要传染来源。饲料和环境的突然改变,长途运输,断乳和恶劣的天气和饲养条件差都可引起山羊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球虫病的突然发生。
不同年龄的山羊,各种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有所差异。大多数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随年龄的不同仅有很小的差异,但羔羊的克氏艾美尔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较高,家山羊艾美尔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较低,而成年山羊则与此相反。1年以下的山羊,克氏艾美尔球虫、羊艾美尔球虫和约奇艾美尔球虫的感染率比成年山羊高。1-3月龄的山羊克氏艾美尔球虫和艾丽艾美尔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特别是感染率较其他年龄的山羊高,而家山羊艾美尔球虫和约奇艾美尔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较其他年龄的山羊低。由于克氏艾美尔球虫 和艾丽艾美尔球虫的致病力较强,而它们的感染率和优势率较高时,羊的年龄恰好与山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时的年龄一致。在所有地区各种年龄的山羊中,阿氏艾美尔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均是最高的,表明它是山羊感染最普遍的一种球虫。 不同年龄的山羊,球虫的感染水平也有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11~17天。本病可能依感染的种类、感染强度、羊只的年龄、抵抗力及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而发生急性或慢性过程。急性经过的病程为2~7天,慢性经过的病程可长达数周。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体重下降,可视黏膜苍白,腹泻,粪便中常含有大量卵囊。体温上升到40~41℃,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死亡率常达10%~25%,有时可达80%以上。
病初山羊出现软便,粪不成形,但精神、食欲正常。3一5天后开始下痢,粪便由粥样到水样,黄褐色或黑色,混有坏死粘液、血液及大量的球虫卵囊,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随之精神萎顿,被毛粗乱,迅速消瘦,可视粘膜苍白,体温正常或稍高,急性经过1周左右,慢性病程长达数周,严重感染的最后衰竭而死,耐过的则长期生长发育不良。成年山羊多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异常表现。
病理变化
呈混合感染的病羊的内脏病变主要发生在肠道、肠系膜淋巴结、肝脏和胆囊等组织器官。小肠壁可见白色小点、平斑、突起斑和息肉,以及小肠壁增厚、充血、出血,局部有炎症,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肠腺和肠绒毛上皮细胞坏死,绒毛断裂,粘膜脱落等。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被膜下和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淋巴管的内皮细胞中有球虫的内生殖阶段的虫体寄生,局部有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管扩张,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渗出现象。肝脏可见轻度肿大、郁血,肝表面和实质有针尖大或粟粒大的黄白色斑点,胆管扩张,胆汁浓厚呈红褐 色,内有大量块状物。胆囊壁水肿、增厚,整个胆囊壁有单核细胞浸润,固有层有小出血点,绒毛短粗,腺和绒毛上皮细胞有局部性坏死,有小裂殖体和配子体寄生。值得注意的是,胆汁中有球虫卵囊的病羊,多数的肝脏和胆囊无明显的病变。胆汁中卵囊数量也不一致,有的胆汁直接涂片检查即可见到,有的则要离心后检查沉淀物才可见到,因此以往病羊胆汁中可能也有卵囊,只是被人们忽视了。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常规粪便检查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通过剖检,观察到球虫性的病理变化,在病变组织中检查到各发育阶段的虫体。另外,在粪便中只有少量卵囊,羊无任何症状,可能是隐性感染。生前诊断必须查到大量球虫卵囊,并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才能诊断为球虫病。
治疗
据报道,氨丙啉和磺胺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用药后,可迅速降低卵囊排出量,减轻症状。
(1)氨丙啉:每千克体重50毫克,每日1次,连服4天。
(2)氯苯胍:每千克体重20毫克,每日1次,连服7天。
(3)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每日1020毫克,连用5天,腹泻停止,恢复食欲和健康。
(4)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六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每日100毫克,连用3-4天,效果好。
可选用的治疗药物:
①盐霉素,按每天每千克体重0.33~1.0毫克混饲,连喂2~3天;
②氨丙啉,按每天每千克体重145毫克混饲,连喂2~3周;
③对急性病例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按每天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服用4~5天。
防制措施
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可大大降低球虫病的发病率,圈舍应保持清洁和干燥,饮水和饲料要卫生,注意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放牧的羊群应定期更换草场,由于成年羊常常是球虫病的病源,因此最好能将羔羊和成年羊分开饲养。
原文: 养羊 > 养羊技术:羊球虫病的发病特点 羊球虫病的防治方法
网址://m.mfservicos.com/yangyangjishu/201028786.html
[养羊技术]每天天一亮,李静就会准时来到羊舍,仔细查看每只羊的生长情况。饲养员邱广勇则操控着装满饲料的撒料车,沿着羊舍内长长的通道开上一圈,饲料就会从撒料车两侧的出料口自动流淌到羊舍前面的料槽里,原本安...
[养羊技术]为保证冬季羊不掉膘,就要准备足够的过冬草料,这是确保羊群过冬的基础。圈养羊全年吃干草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饲养效果,就要合理搭配精饲料以及鲜草,这样做出来的饲料...
[养羊技术]目前各地的羊价已经上涨,这给了农村养羊户信心,还有不少人也准备进入养羊的行业。养羊能不能创造好的效益,关键是你要懂得选拔品种,还有管理的技术。养羊的基础首先要学会如何管...
[养羊技术]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经过秋天配种的大量身体消耗,及受冬季饲草匮乏影响,春季种公羊最好采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为了保证种公羊在配种季节能够健壮、活泼、精力充沛、...
[养羊技术]近年来,随着养羊业的不断发展,羊病的发生与流行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羊腹泻性疾病不断增多,给养羊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那么,羔羊腹泻病有哪些种类,又该如何防治呢? 一、羔羊大肠杆...
[养羊技术]不少养羊户总是忙着给羊治病,今天有羊咳嗽,明天有羊拉稀,总之各种羊病一直延绵不绝,整天给羊打针喂药自己都快成半个兽医了,可羊病却越治越多越治越严重,这种情况下养羊户便会怀疑...
[养羊技术]养殖户咨询:母羊在生羊羔时拖延的时间长,生产后一次喝了大半脸盆水,喝后发现不吃草,精神也差,这是怎么了?咋办好? 解答:这是母羊产后不食症。也称产后厌食,是指母羊从产仔到哺乳这段...
[养羊技术]寄生虫病是威胁养羊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多年来虽然采取了每年春秋两季驱虫,但由于没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其危害仍然相当严重。每逢冬春枯草季节,由于羊群营养跟不上,加之寄生虫...
[养羊技术]近日,很多朋友向我们咨询,现在的小户、散户怎么养羊可以提高利润,如何把羊卖出高价?今天,就针对这两个问题为大家解答一下疑惑。 养殖环节注意这些问题首先,是养殖环节要注意以下...
[养羊技术]相对于养猪和养鸡,在农村养羊要简单省事很多。羊吃百草,麦秸、花生秧、红薯秧、落叶、杂草等经过处理都可以成为羊很好的饲料。那么怎样才做才能将成本降到最低,又能不影响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