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毛木耳栽培技术(无公害高产高效种植关键)
白背毛木耳是近年来从台湾引进的一个毛木耳新品种,属于中温喜湿性菌类,具有风味独特、质地脆滑、富含多糖和食用纤维等特点,被人们称为黑色保健食品,在市场中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白背毛木耳栽培管理粗放,原料来源广,产量高,适合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景宁县于2010年从福建引进白背毛木耳新品种在澄照乡田源村进行试种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发展前景看好。现将白背毛木耳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栽培季节
根据白背毛木耳的生物学特性,景宁县中低海拔地区接种期宜安排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高海拔地区接种期宜安排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2、白背毛木耳栽培场所的选择
白背毛木耳无公害栽培应选择无污染、环境清洁、空气流通、地势较高且平坦的旷地,以农田为佳。为适应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栽培白背毛木耳要求搭盖专用耳棚。一般采用墙式栽培专用棚,棚高3 m(棚顶中心高度约4 m),棚内宽度8~9 m,长度30~50 m或依场地而定。耳棚用竹子搭盖,四周及棚顶用透明或黑色薄膜覆盖,最外面再加盖一层遮阳网,以利隔热和调节光线。
3、白背毛木耳培养料的配制
3.1、预处理
栽培原料以杂木屑为宜,废弃的香菇、木耳菌包和野草次之。为了使原料达到无公害生产的要求,新购买的杂木屑应堆积在室外接受雨淋日晒,并定时向料堆喷淋清水,使其有害成分(单宁、树脂等)得到挥发或降解,一般须在室外堆放3~6个月,使用前7~10 d停止喷水。
3.2、配方
①杂木屑78%、麸皮18%、石膏1%、碳酸钙1%、玉米粉2%;②杂木屑80%、麸皮或米糠12%、玉米粉5%、石膏1%、碳酸钙2%。
3.3、培养料的发酵处理
控制污染率是无公害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实践表明,培养料经发酵处理可显著降低污染率,尤其是对绿霉菌特别有效。配制培养料时要选择质量好、无污染的原辅料,去杂后按比例称取,在水泥地面上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拌匀,一般以井水为宜。拌好后把培养料堆成一堆,堆高50~60 cm,长度视场地而定。建堆后,当堆温升至50~60 ℃时及时进行翻堆,整个发酵过程要翻堆2~3次,发酵时间需4~5 d,每次翻堆时要注意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及酸碱度(含水量60%~63%、pH 6.0~6.5)。发酵结束后,培养料应呈暗褐色,无异味,且有轻微的香甜味。
4、白背毛木耳栽培包的制作
白背毛木耳栽培包可采用机械化制作,方法为:用培养料冲压装袋机或单口装袋机进行装袋,常用规格17 cm×35 cm的聚丙烯折角塑料袋,操作人员主要是套袋、卸袋、扎袋口和塞棉,每袋装湿料1.2~1.3 kg。栽培包制作好后要及时灭菌,通常采用常压灭菌,当温度上升至100 ℃时,保持8~10 h即可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待培养料冷却后再接种。
5、白背毛木耳接种与发菌培养
5.1、菌种的选择
选用台毛43号,该品种是从台湾引进的白背毛木耳,其特点为:出耳适温为18~22 ℃,在通风好、光线足的条件下,耳片肉质肥厚,背面有毛白,菌丝长势好,抗杂菌能力强,产量高,干制后色黑。
5.2、接种
接种可在无菌室或接种箱中进行,也可采用开放式接种,在空气静止的场所内不需消毒灭菌而直接操作(以早晨为佳),每瓶菌种可接种20~25袋。无公害栽培的接种操作要求速度快、接种量均匀,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5.3、排包发菌
接种后的栽培包可直接搬至专用耳棚内堆叠发菌。一般采用墙式堆叠栽培法,排叠栽培包的行距约l m,长度3.5 m,分两边排列,中间留1.3~1.5 m的通道。堆叠的第1层栽培包离地面约10 cm高,每堆叠一层栽培包,在其上放置两片厚1.5 cm左右的薄竹片相隔,以利于固定栽培包和通气散热,然后在竹片上再堆叠第2层栽培包,且袋口与第1层相反,如此层层叠高,直至高度达到1.4~1.5 m为止。排包后,根据自然温度的变化和白背毛木耳菌丝生长适温(20~30 ℃)的要求,将棚温控制在20~25 ℃,以满足发菌条件。通过掀盖耳棚周围的草帘和遮阳网来调节温度,掀盖耳棚内层薄膜来调节通风量及棚内湿度的高低。在发菌期间,棚内温度应严格控制在32 ℃以下,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
6、白背毛木耳出耳阶段的管理
6.1、栽培包开袋诱耳
白背毛木耳接种后,栽培包在耳棚内排叠发菌30~35 d,菌丝即可长至3/4袋或长满,并逐步进入菌丝成熟期。当棚内温度降至25 ℃以下时,即可开袋诱耳发生;若棚内温度高于25 ℃,则即使开袋,耳芽形成效果也不好,易出现红薄耳,品质差。因此,当菌丝长满袋时,若气温偏高,可适当推迟开袋时间,这样有利于促进耳芽形成和发育。为了提高耳芽形成的质量,可灵活掌握开袋时间,以气温20 ℃左右开袋为宜。
6.2、白背毛木耳出耳管理
6.2.l、水分管理
从开袋后至耳芽形成期间,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喷水时,水质须达到无公害生产的要求(通常以井水为佳),不可直接向开袋口喷水,只能喷向空中、地面,达到保湿的目的即可,同时还应增加棚内的散射光。经过5~7 d,袋口表面即可出现大量耳芽原基,原基形成后3~5 d就可逐渐分化出杯状耳芽,这时应增加棚内相对湿度至90%~95%,以促进耳芽的生长。若耳棚保湿性较差,耳芽干硬,可向耳芽喷少量水(轻喷雾状水),使耳芽保持湿润状态。杯状耳芽经过3~5 d培养,可长成2~3 cm宽的耳片,此时耳片生长速度开始加快,需水量也增加,应向空中喷雾,不可直接向耳片喷雾,以保持耳片湿润为宜。当耳片长至5~6 cm时,喷水宜采用时喷时停的方法,一般与通风换气结合进行,以控制耳片的生长速度。
6.2.2、通风换气
通风管理一般与喷水结合进行,喷水前将耳棚两头的薄膜卷高至1.2 m左右,喷水后通风换气约1 h再把薄膜放下,保持棚内相对湿度在90%~95%。当耳片长至5~6 cm后,可阶段性停水并加大通风,使耳片干缩,减缓生长速度,促使耳片积累养分、增厚肉质。若棚内通风不良,会导致棚内局部CO2浓度过高,耳片展开不良,形成“鸡爪耳”,使商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
6.2.3、适宜光照
白背毛木耳需要适当的散射光照射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光照强度以人走进耳棚内能看清栽培包及耳片的形状为宜,一般为400~500 lx。若耳棚内光线较弱,则耳片黑度不够,但毛面白度好;若光线较强,则耳片黑度良好,但毛面呈红棕色,商品质量均不佳。
7、采收白背毛木耳
无公害白背毛木耳大棚栽培时通常只采收2批,以第1批质量为优。采收时,沿袋面将整朵耳片割下,并去除袋面上的残留耳根。采收后的耳片较脏,需要经过水洗去除杂质及孢子,以提高商品质量。出口级白背毛木耳只能晒干,不能用脱水机烘烤,否则毛面洁白度较差。采后的栽培包要停止喷水4~5 d,同时加大通风和光照,使表面水分减少。为了促使菌丝复壮和第2批耳芽形成,棚内温度以控制在24~26 ℃为宜。
原文:蘑菇 > 蘑菇种植技术:白背毛木耳栽培技术(无公害高产高效种植关键)
网址://m.mfservicos.com/mogu/20107112.html
[蘑菇种植技术]什么是平菇黄菇病?平菇黄斑病一般是由于菇房高温高湿或者大棚滴水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从业者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度及湿度来防治该病,对已经发生黄斑病的平菇,严重的要马上采摘,以免传染。...
[蘑菇种植技术]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在春季会嚼食子囊果,直接造成减产或影响菇体外观,使羊肚菌商品价值或食用价值降低。并且由于虫伤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
[蘑菇种植技术]1. 发病症状初期菌种收缩变形,呈“塌肩”状,后期菌种软瘫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水溶物出现的现象。“吐黄水”的菌种、菌袋松软、水分大,不成快,菌丝少或不明显,无菌种香味。症状轻微...
[蘑菇种植技术]菇农咨询:平菇边缘很薄、较脆、色泽 很浅,怎样防治? 解答:这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过大、棚内光线较暗等因素引发的异常症状,不是杂菌病害,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
[蘑菇种植技术]1、栽培环境栽培草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向阳地。做宽5尺、长不限、高6-7寸的畦。哇面泥土被碎,整成龟背形,再撒上茶籽饼驱杀地下害虫。2、稻...
[蘑菇种植技术]春季是香菇的又一个结实盛期,一般可出4~5茬菇,每茬菇间隔10~15天。春季出菇期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补充水分 香菇菌棒经过秋、冬两个季节出菇,内部营养和含水量已明显减少,有的重量...
[蘑菇种植技术]1、光照条件 光照既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
[蘑菇种植技术]食用菌覆土后出现大面积的绿霉,是很多适宜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容易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菇袋后熟不彻底,覆土后没有及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
[蘑菇种植技术]眼下,正是香菇成熟季节,在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香菇基地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菌肉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车。 “以前,我们这里...
[蘑菇种植技术]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覆土材料的制作(1)土壤的选择:覆土材料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一般用中性...